萨尔瓦多·达利是谁?
是20世纪初来自西班牙的一个疯子,有两撇连小野洋子都想出价购买的小胡子: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
是这个今天被山寨到不想再多看一眼的流淌的钟的原创者:
达利 Salvador Dali - 记忆的永恒
出过一本足以让所有吃货从此远离餐饮界的奇怪食谱:
达利 Salvador Dali - 达利美食书The Dali Cookbook-Les Dine
达利 Salvador Dali - 达利美食书The Dali Cookbook-Les Dine
把自己最喜欢的龙虾做成电话:
Salvador Dalí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Edward Jam
有一段与自己离经叛道的形象不甚相符的云备胎痴汉爱情故事:
达利与妻子加拉(Gala)
以及为希区柯克的电影设计惊悚布景:
《爱德华大夫》电影片段
无疑萨尔瓦多·达利是二十世纪欧洲最离经叛道的人之一。而如果要在这个怪异的队伍中挑出另一个人,
那就应该是马塞尔·杜尚了。
马塞尔·杜尚(1887-1968)
作为达达运动的领头人,宣扬着非理性与反艺术的杜尚把一个小便池签上假名字送进展馆,从此成功改写艺术的定义,并让现成品为人津津乐道直至今天: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泉》
他给蒙娜丽莎加了两撇小胡子又一次成功拿艺术史开涮: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L.H.O.O.Q,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画出让当时艺术圈既看不出在下楼梯也看不出是裸体的《下楼梯的裸女》一年后看破艺术圈转身去当图书管理员: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下楼梯的裸女
他人生最的爱好就是,下棋:
Marcel Duchamp playing chess with Eve Babitz, 1964
偶尔也会化身为女装大佬:
有时候他们似乎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
· 杜尚因为提出现成品和概念艺术而被人们奉上神坛——或臭名昭著(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而达利却一生没有离开绘画。
· 对于绘画这个艺术传统,达利誓死捍卫,而杜尚则宣判死亡。
· 杜尚宁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际象棋也不愿意以艺术为生,他超然世外,淡泊名利。而达利呢,他在名利场中追逐,为了宣传自己而无所不用其极,可谓是20世纪上半叶自我营销的典范。
但今天你将看到,这两位影响艺术史的重量级人物,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的展览中同框。展览将告诉我们,这两位看似各发各的癫的怪咖,居然有30多年的交情。龙虾电话和小便池,将如何对话?
达利和杜尚德第一次相遇可能是在1930年代的巴黎。当时在超现实主义的风潮下,达利是个充满活力的新兵,而杜尚是与之保持距离的一位伙伴。
菲利普·哈尔斯曼 Philippe Halsman - 原子的达利(后期处理前) Dalí Atom
他们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但他们对家的定义却完全不同。虽然达利每年都有一段时间在巴黎或纽约度过,但他最终总是要回到西班牙离卡达克斯不远的小村庄,那个让他度过童年时光的风景如画的海滨小镇。达利说,只有在那里,他才真正有家的感觉。而所有别的地方对他来讲都只是露营而已。杜尚则正好相反,他更像一个游牧民。他在鲁昂长大,早早的就跟随两个艺术家哥哥搬到巴黎。1915年他到纽约,1918年当美国参与一战后他又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在此之后穿梭于巴黎和纽约之间。
年轻时的达利在里加特港
这段友谊始于达利的家乡加泰罗尼亚。1933年,杜尚与玛丽·雷诺兹(Mary Reynolds)一起来到卡达克斯。8月21日,他给他的艺术家朋友曼·雷(Man Ray)寄了一张明信片,建议他也来卡达克斯:
理想的天气和令人愉快的比塞塔......达利和加拉也在这里,我们经常看到他们。
后来曼·雷加入他们,留下了这张照片:
达利画下了这种时常发生的野餐聚会,被达利称为Je mange Gala,意为我吃加拉……
The "I eat galas", 1971
加拉是达利的妻子,一生最爱的人。这幅名为我吃加拉的画把女人体画成盘中食物,让人突然再也无法直视秀色可餐这四个字。
关于味觉或性的隐喻是达利的最爱。整个1930年代,达利都热衷于把食物和性联系在一起进行创作。除了上面这幅《我吃加拉》之外,1933年,达利创作了一幅名为《威廉·退尔之谜》(The Enigma of William Tell)的作品,让当时的超现实主义者十分愤怒。因为他在这幅画中把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画上了一张列宁的脸,并给他加上了一层色情意味……
Salvador Dali,The Enigma of William Tell, 1933
杜尚与达利和加拉的友谊又持续了多年,在巴黎、在二战避难时的法国海滨城市阿卡雄、在纽约……从1958年起,杜尚生命的后十年里,每年夏天他都会和自己的妻子蒂尼一起到卡达克斯度过,据说他直接在达利家附近租了个房子。
前卫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在拜访杜尚时看到里他跟达利相处的样子,感到十分奇怪:
他对达利很友好……你不觉得奇怪吗?马赛尔在达利面前居然一直以一种倾听的姿态出现,就像一个年轻人面对长者——而事实明明正相反!
杜尚、达利和加拉在卡达克斯,1933年夏天
1960年,杜尚曾公开为他的朋友达利辩护:在他与超现实主义领袖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合作策划展览时,坚持要展出达利的作品(Madonna,1958)——尽管早在1939年,达利已经因为一幅与宗教有关的绘画而被布勒东从超现实主义运动中除名了。
Salvador Dali,The Sistine Madonna,1958
那么达利对杜尚呢?
1959年,达利1959年在《艺术新闻》(Art News)上发表文章,列举杜尚《被快速飞旋的裸体包围的国王和王后》(The King and Queen Surrounded by Swift Nudes, 1912)作品的13个胜过千万张现代主义假装饰风的画作的理由。好一篇10w+深度好文。
The King and Queen Surrounded by Swift Nudes, 1912
在《杜尚访谈录》出版时,达利为这本书写下了序言。他对杜尚这个人看得是如此透彻:
当杜尚领会到他年轻时的想法正在风中渐渐地融化,直到完全融化时,他就很高贵地停止了自己的游戏,并有远见地宣布另一些年轻人会在当代艺术的棋局里成为那些想法的专家。
然后他就玩起真的棋来了。
对杜尚将要带来的影响也有如此精准的预言:
第一个把女人的脸蛋比作玫瑰花的人无疑是一位诗人;第一个去重复他的人无疑是一位白痴。……等有那么一天,当所有的存在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现成品的时候,就没有现成品存在了。
事实证明一百年过去了艺术界确实还是没有打破杜尚施下的魔咒。现成品艺术仍然能让很多艺术家为之沾沾自喜。
马塞尔·杜尚和作品《自行车》
那么是什么让这对艺术家维持了30年的友情?
幽默,好色,对世界的怀疑与痴迷,和有反骨的灵魂。
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道恩·艾兹(Dawn Ades)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