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胶东半岛三面环海,餐饮美食自然是以海鲜为特色。
所谓海鲜,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海中之鲜物。实际上,大凡海产,皆带鲜味,只不过在程度上有高低之别。而若论鲜中之最,就当属海肠了。
海肠之鲜,自古有名,在福山民间广为流传的大厨带着海肠粉闯京城的传说,即是例证。而清初著名文士赵执信在游览登莱时吃到海肠之后,也曾大为赞叹,专门写下了一首诗来纪念,题目就叫作《食海族有名海肠者戏为口号》。
古之贤达尚且对海肠念念不忘,作为当世凡人,笔者就更不能免俗。早些年价格便宜的时候,我们朋友聚会时就必定要点韭菜炒海肠。后来价格高涨,普通聚餐不舍得再点,但若有远道高客登门,还是会上一道海肠捞饭以示热情。
爱屋及乌。笔者因为爱吃海肠,所以也逐渐对与它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产生兴趣。前段时间,在热心朋友的帮助下,通过查阅《中国动物志》等专业资料,大体获知了海肠在生物学上的具体分类。现就做个简单整理,与大家共享。
在生物分类上,有界门纲目科属种之划分。而海肠的具体分类则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螠虫动物门——无管螠目——棘螠科——棘螠属——单环棘螠。也就是说,它的学名叫作单环棘螠,而海肠只是民间通俗称谓。
螠虫动物是一个很小的门类,在历史上曾长期被视为环节动物(比较常见的就是蚯蚓)门下的一个纲,后来才单独提升为一个门类。全世界的螠虫动物约130种,除少数种类存在于半咸水之外,其余均为海生动物。
大概是因为螠虫动物本身就是升级的门,其下并无纲,而是直接以目区分,主要即螠目和无管螠目。前者的种类数众多,后者的种类数则相对稀少。
根据《中国动物志》的记载,无管螠目下只有一个科,即棘螠科;棘螠科下只有一个属,即棘螠属;棘螠属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知四个种类,而国内目前只发现一种,即单环棘螠,也就是胶东人爱吃的海肠。
通过上面的描述不难看出,海肠算是一种比较孤单的生物,与之同目同科的种类寥寥无几。而形状跟海肠有些相似的海老鼠(海棒槌),在生物学分类上的关系却相当疏远。海肠属于螠虫动物门,而海老鼠属于棘皮动物门,后者其实跟海参的关系要更近一些。
根据资料的记载,单环棘螠的分布地主要就是在国内的胶东、辽东沿海区域以及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和日本沿海。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动物志》的研究者们所使用的单环棘螠的标本,大部分都是从烟台芝罘岛附近采集。胶东盛产海肠,也见一斑。
当然了,盛产是相对其他区域而言。如果本地纵向对比的话,胶东半岛的海肠产量近些年已经明显不如从前了。物以稀为贵,这也是市场上海肠价格节节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