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接不暇的意思是什么(勿忘国耻是什么意思)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韶霞

军事博物馆站到了……多次路过军博,每次都是从它的身下穿过。于我而言,军博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地铁站点,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里是军事迷才该来的地方。

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第一次踏入军博,才发现这里不仅是军事博物馆,更别有天地。

想知道博物馆里那些展品的故事?那就跟着我走一遭吧。从地铁站口走出来,不需要多做寻找,凌空耸立的 八一军徽抬头可见。它自带光环,让人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地铁军事博物馆站 王韶霞 摄

进得大门,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广场中央展区的坦克群。就连我这个对军事一知半解的路人甲都被强烈地震撼到了。此刻,虽然它们静静地卧在那里,但战火硝烟仿佛近在眼前。

移步其他展区,跟随陈列的装备,我似乎追寻到人民军队的历史脚步。每一架装备的背后都有讲不完的历史,说不尽的故事,它们见证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辉煌历史。

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令人应接不暇,你很难准确记忆它们的型号,但它们背后的故事却牢牢留在了我的心里。注视着这些斑驳的展品,我好像听见了它们在诉说——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镇远舰上的铁锚 王韶霞 摄

在入口左手边的三展区的一个角落里,陈列着一件铁锈斑斑的铁锚,看起来不起眼,它却是一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物,也是军博镇馆之宝之一。它就是清朝北洋舰队主力战舰——镇远舰上的铁锚。北洋舰队这个曾经在历史课本中读到的词,此刻变得那么具象、那么真实。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这锈迹斑斑的铁锚曾失而复得。1894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镇远舰被日军俘获。为炫耀战绩,日本将镇远舰上的铁锚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中国多方努力才最终收回。在它身上的斑斑锈迹中,我仿佛看到镇远舰的影子,看到了中华民族半个世纪的屈辱,看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英勇无畏。

走近它,我听见它说:勿忘国耻!

日本造97式中型坦克功臣号 王韶霞 摄

日本造97式中型坦克功臣号王韶霞 摄

整齐排列的坦克群中,有一件展品分外显眼,那是因为它被冠以功臣号。根载,它是我军历史上第一辆坦克,日制97式中型坦克,是我军于1945年冲破敌军重重封锁开回来的,它参与了我军多次重大战斗,战功赫赫。在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它还作为装甲兵方队的领头车从天安门前驶过。

它还有一个昵称叫做老头坦克,可以想象,当年从战场胜利归来的战士们定是带着一脸的自豪轻抚这位功臣。靠近它,它告诉我:我是一个战争传奇。

美国造M41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王韶霞 摄

沿着功臣号前行,会发现还有很多人民军队缴获或购买的洋坦克,有美国造M41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意大利造CV33型超轻型侦察坦克、加拿大造喷火坦克、苏联造M-13火箭炮(卡秋莎)。直到国产59式中型坦克的诞生,才终结了这一段万国牌坦克历史。

59式中型坦克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种主战坦克,1959年在建国1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向国人展示了中国坦克工业从无到有的巨大进步。站在这战车面前,仿佛看见它再次轰隆隆驶过,带着自豪宣告:没错,我就是中国坦克的‘长子’。

中国造59式中型坦克。 王韶霞 摄

绕着中央展区走完一圈,还依旧沉浸在中国造59式中型坦克带来的自豪感中。走进旁边的第四、第五展区,我看到了更多的中国造——歼击-5型歼击机,是我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一举跨入喷气时代;此后,歼-6、歼-7相继诞生;在1989年6月法国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中国造歼-8歼击机一展雄姿;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奏响了中国航天序曲……

中国造歼击-5型歼击机。王韶霞 摄

中国造歼击-7型歼击机。王韶霞 摄

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实物样品 王韶霞 摄

这里的故事讲不完,每一件藏品都有一段值得述说的历史。

战争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也许更多的是封存于历史课本中一个经典的画面、一个难忘的故事、一个需要背下来的概念。可当我置身军博,看到那些浓缩着沧桑历史的藏品,我仿佛被拉回战争年代,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在战场上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英雄形象。

它们不是仿造的模型,也不是平面的影像,而是带着历史印记的真实存在。这就是军博的魅力所在,它们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无言地述说历史,静静地见证辉煌。

由于军博展览大楼改扩建工程,未能领略到更多军博展品。站在出口处,总感到意犹未尽。好在再过一年,军博的改扩建工程将全部结束。更值得期待的是,将增加军事科技馆、军事艺术馆等,从2017年八一正式与观众见面。

届时,别忘了和小伙伴约起来吧,走进军博,听听它们都在说些什么。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