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虎和螭龙的区别(螭虎和螭龙的区别图)

螭 纹

传说中螭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造型多呈盘曲蜿蜒、攀援匍匐状,故人们又称它为蟠螭或螭虎。其实它是一种头似猫,身似兽类的动物纹。

螭,《说文》谓状若龙之爬虫……或曰,无角若螭。《广 雅》中也释无角曰螭龙。一般认为螭龙头部无角,腹生四足,壮似老虎,也称螭虎。

汉 螭纹剑珌

螭纹最早出现在陶器和青铜器的装饰图案中,在古玉器中,它的出现较龙要晚一些。商代晚期才开始用于玉器的装饰,汉代是鼎盛时期。最初它的形象与蛇近似,战国晚期才渐渐地与龙区分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装饰文。

战国晚期的螭纹特点是,头为兽形,方耳、圆眼、眼角向上翘起,颈部粗大而且呈弯曲状,胸部突出,腹部下塌,臀部高翘,全身具有很强的弹性和活力。如同兽类的肢爪坚实有力,整体造型生动,气度不凡。

战国 玉螭食人纹佩

战国早期 四节龙凤玉佩

战国晚期 玉螭纹方板

民间流行的璧不少琢有螭龙纹,战国时的璧出现了螭的造型,两汉更加盛行,汉螭在形态上呈立体或半立体状,正面或俯视正面做匐伏潜行状,四肢如虎,脑后无角或独角,尾为钮丝多分叉,多见于玉璧。

东汉 出廓透雕蟠螭纹璧

西汉

西汉 螭虎纹玉带钩

1997年巢湖市北头山一号墓出土

汉代白玉螭虎钮皇后之玺印文

西汉 螭纹玉饰

西汉早期 龙凤螭纹玉饰

湖南省长沙市象鼻嘴1号墓出土

西汉中期 玉剑首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墓出土

透雕两只螭虎,大眼独角,纹丝形尾.

西汉中期 螭虎纹玉剑珌

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墓出土

西汉中期 玉螭纹剑珌

1977年山东省巨野县红土山汉墓出土

西汉 螭纹环形佩

1975年北京西南郊大葆台2号墓出土

中间镂雕一盘曲的螭虎。螭虎双面以阴刻线条琢刻,形象生动简朴。

西汉晚期 螭纹玉剑格

1986年河南省永城县芒山镇僖山汉墓出土

西汉前期 玉剑璏

西汉前期 玉剑格

西汉前期 螭纹玉剑首

东汉

东汉 玉双龙剑首

东汉 螭龙纹玉环

1984年邗江甘泉老虎墩东汉墓出土

东汉 宜子孙螭凤纹璧形玉佩

1984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七老虎墩东汉墓出土

东汉 玉双螭饰谷纹壁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

魏晋 玉龙螭纹佩

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西晋 螭纹玉佩

东晋 玉双螭纹佩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东晋 玉螭虎钮印

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郭家山东晋墓出土

南北朝 玉九螭纹饰板

天津市艺术博物院藏

宋代

宋代 白玉螭龙穿花图

西安市东郊田家村出土

南宋 螭纹玉带跨

四川省广汉市和兴乡联合村出土

元代

元代 蟠螭纹带饰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 青白玉螭纹带环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 青玉螭龙圆牌饰

1965年西安市南郊东何家村出土

白玉双螭纹炉顶 元 故宫博物院

青玉灵螭纹炉顶 元 故宫博物院

元代 螭纹玉饰

元代 兽首螭纹玉带钩

明代

明代 子刚款双螭纹玉佩

明 螭纹玉方牌

上海市宝山区顾村明万历朱守城夫妇墓出土

明代 白玉龙首嵌宝石带钩

1958年北京昌平十三陵定陵出土

明代中期 玉带钩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明 龙首螭纹带扣

明中期 青玉螭纹带板

1981年西安市征集

明中期 青玉云纹螭耳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 碧玉螭耳杯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 青玉双螭耳玉杯

北京宣武区万贵墓出土

明代 玉螭纹笔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

清代 白玉双螭纹镇纸

清代 玉透雕三螭纹觥

清代 三螭纹玉觚

清代 双螭耳灵芝式玉杯

清中期 和田玉螭柄花插

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 和田玉蟠螭佩

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 和田玉蟠螭纹斜方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青玉螭纹双连瓶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清代 龙首螭纹玉带钩

清中期 和田玉镂雕螭凤牡丹花薰

清中期 和田玉镂雕蟠螭佩

龙首螭纹玉带钩 清

电话:185 1853 7551(入会咨询)

邮箱:2014yuwenhua@sina.com

网址:www.cjade.cn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成立于2014年,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一类社会团体。由全国著名的文博考古单位、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组织、玉雕艺术机构、玉器收藏爱好者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

我会自成立之初始终致力于团结国内外玉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鉴赏家、雕刻家和文博考古单位、相关大专院校、玉文化研究机构、玉雕艺术机构,开展玉文化研究的相关工作。为坚定文化自信,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