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

单于是匈奴族部落首领的名称,在匈奴三百多年的发展史中,历代单于分为了三部分

公元前31年,65岁的呼韩邪单于去世,留下24岁的王昭君独守空房,一天晚上,继子复株累闯进来:“按照胡人婚俗,父亲死了,你就是我的女人!”王昭君大怒道:“按照汉人文化,这是天理难容!”于是王昭君上书汉成帝,要求返回大汉,然而汉成帝却拒绝王昭君的请求。

说起汉成帝驳回王昭君的请求,虽然有些冷酷无情,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汉成帝为了维护匈奴关系而做出的无奈之举,维护大局,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如果翻开那段历史,仔细研究一下,汉成帝驳回王昭君的请求的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时王昭君所在的匈奴地区,确切的说应该叫做南匈奴,当时的匈奴,因为内部矛盾,一分为二,南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为了依附大汉,主动和大汉修好,并且向大汉纳贡,当时的和亲,对于大汉来说,并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象征友好的方式。所以派出的和亲的王昭君,并不是真正的公主,也不需要隐瞒。

呼韩邪去世后,王昭君的和亲使命,已经完成。此时面对王昭君要求返回大汉的请求,汉成帝完全可以答应,于情于理都无可厚非,也不会影响匈奴关系。汉成帝之所以拒绝,一定还有其他原因,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王昭君出使匈奴前的一段小插曲。

王昭君出使匈奴,是以大汉公主的身份,所以在出发前特意向汉元帝辞行。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当汉元帝看到王昭君时,瞬间被她的美貌吸引了,他非常纳闷,后宫有如此漂亮的美人,身为皇帝的自己,为什么不知道。这一点让汉元帝既纳闷又气愤。

然而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王昭君出使匈奴已经昭告天下,一切已经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所以汉元帝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昭君离去。

王昭君离开后,汉元帝越想越气,于是派人追查,原来是和宫廷画师毛延寿有关。

事情是这样的,平时汉元帝宠幸后宫女人,喜欢用画像来选。凡是待选的后宫女人,一律都要画像,画像的质量,直接决定备选的概率,所以很多女人为了让画师把自己的优点画的突出一些都会送礼,毛延寿作为画师也欣然接受,对于不送礼的宫女就吃亏了,因为毛延寿回故意把她的缺点突出。

王昭君性格倔强而且单纯,对于像画师送礼这种行为嗤之以鼻,所以原本长的倾国倾城,楚楚动人的她,在毛延寿画笔下非常的普通,自然也就不会被汉元帝选中。

进宫已经5年的王昭君,深感迷茫和绝望,但他不想向命运低头。于是当她听说,大汉要选宫女代替公主和匈奴和亲时主动请缨。王昭君的举动惊讶所有人,大家都为她为国牺牲的精神而感动。

或许是王昭君太美了,汉元帝杀死毛延寿依然不能释怀,郁郁寡欢,再加上他身体不好,不到两年便去世了。之后儿子汉成帝继位。

成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是很多人的梦想,按说汉成帝应该高兴才是,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汉成帝是个个例。

汉成帝沉溺酒色,最不喜欢的就是处理朝政,做太子时整天花天酒地,逍遥自在,然而父亲汉元帝的死,改变了他的这种生活。他每天要面对的是处理不完的朝政,最后直接交给太后帮忙。汉成帝把汉元帝的突然离世,归结于王昭君。所以当他收到王昭君请求返回大汉时,当场便拒绝了。他想让王昭君继续呆在匈奴,以解心头之恨。

然而汉成帝身为皇帝,肯定不能直接说出真实的理由,还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说法,维护匈奴关系,自然是最好的托词。

王昭君作为一个弱女人,而且又身在匈奴。自然也没办法,他不得不继续嫁给复株累单于。

王昭君曾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个孩子。之后又为继子复株累单于生下两个孩子,这种复杂的伦理关系,让从小接受汉文化的王昭君,备受屈辱和煎熬。公元前19年,王昭君在忧愤中去世,年仅35岁。

后世文人墨客同情王昭君,把当时汉强匈弱的关系,说成汉弱匈强,目的就是为了彰显王昭君的正面形象和历史贡献。于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下来!

转载注明出处:橘子网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