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天津农家女30余载挥毫点墨写追梦人生)

橘子网 172

看她的小楷,笔法精工,温润秀劲,一幅长卷舒展开去,数百个方块字错落有致,疏密匀称。

看她这个人,尽管说话快人快语,办事雷厉风行,为人热情似火,但乍一看形象普通,放在人堆里并不显眼。她评价自己就是一个农村妇女,爱好写字罢了。

她就是刘智莉,天津静海人,30余载挥毫点墨写追梦人生。

笔墨勾勒梦想的雏形

把时钟回拨到1983年,当时17岁的刘智莉高考失败,进入乡里办的服装厂当起了缝纫工。

家里有5个弟弟妹妹,日子过得很艰苦。刘智莉回忆起往事,满是辛酸。那时候我身材弱小,要在车间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身体经常吃不消。

身体上的疲惫,可以通过休息消解,但精神上的困顿,使她极度渴望改变。难道我一辈子只能这么过下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拿起父亲用过的毛笔。循着笔尖在废报纸上书写的轨迹,她仿佛找到了精神的原乡,那些久藏在心中的苦闷、困顿和失意都随着墨香飘散得无影无踪。在一笔一划的勾勒中,她渐渐地描绘出了对未来的想象:练好书法,将来兴许可以改变命运。

时间到了1986年,刘智莉对书法已经着了迷,开始四处拜师。问了很多人后,她打听到,四邻八村写字最好的是一个叫闫建勋的老先生,于是便踏上了拜师之路。

你还真有点手气。闫老先生见到刘智莉写的字说道。在屡次三番被拒后,老先生终于收下了她。

百折不挠追逐诗和远方

农村女孩,不好好工作,却着迷于书法,刘智莉这一奢侈爱好让父母头疼不已。

学习书法,家里人是不理解不支持的。我母亲只要一看到我练字,就把毛笔折断扔了。那个时候,一家8口人的衣服,都要她一个人手工制作,父母不希望她把时间耗费在这不着调的事情上。

不让练,那就憨皮赖脸地偷偷练呗。刘智莉说。

更让父母头疼的事发生在之后,刘智莉偷偷拿着本该上交家里的工资,报名了南开大学的书画函授班。

我就想一定要去上这个书法课。于是她瞒着父母,从厂里预支了半年的工资,共计140元作为学费。

为了上课,刘智莉天不亮就要起床,骑行70多里地去学校。

但与此同时,工厂里的工作任务还要完成。那些日子非常疲惫,加班赶工的时候,好几次缝纫机的针头扎在手指上,我都感觉不到疼。

生活的磨砺并没有消散她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靠着这股超乎常人的韧劲,刘智莉坚持上了近两年的书画班。

此后,她继续拜师天津书法名家宁书纶,攻习晋唐楷书。在与宁先生学习的过程中,刘智莉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并且逐渐自成风格,开始在书法界崭露头角。

梦想终成初心未改

就在理想的彩虹即将出现在现实的天空时,暴风雨不期而至,差点夺走刘智莉的生命。

1989年,工厂厂房坍塌,刘智莉被埋废墟,无法动弹,眼前一片黑暗。生死关头,她默念:我不能死。书法还没练成,人就这么没了,太冤了!

理想的信念给了她超乎寻常的力量,在徒手折断压在身上的五根木条后,她将手探出了废墟。得救了!刘智莉幸无大碍,而一同被埋的三位同事,两人重伤,一人死亡。

劫后余生,她在日记里写道: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还能做一点对别人和社会有用的事,幸福会更有滋味。

从那开始,她每天白天做衣服,晚上练书法,到年底则自己走上集市和街头卖春联,坚持10多年。

苦心人,天不负。2003年有媒体拍摄到了她在市场摆摊卖春联的情景,一手好字上了电视。

节目一经播出,一位女农民书法家便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她由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逐渐成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2005年,刘智莉的书法作品在第二届天津书坛新人作品展上获奖,她本人也正式成为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

自己的梦想逐渐实现,她也开始帮别人圆梦。自1992年开始,刘智莉就在家里开设书法班,义务教孩子们学习书法,至今在她家学习过的学生估计有三千人次。现在她每周还会去静海区实验中学和第十三小学给学生们上课。

此外,她每年还至少捐出三分之一的作品用于公益事业。

书法改变了我的命运。当一个个光环落在我头上的时候,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个普通农民。刘智莉说,生活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让我明白,心中有梦想,脚下才有力量,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记者 黄江林 翟永冠)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