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如油画在地铁入口处探索世界名画的城市标志(|)

橘子网 130

地铁空间作为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大、流动性最强、利用率最高的公共空间之一,它也承担了展示城市精神与文化重要窗口的角色,地铁正在由功能地铁向人文艺术地铁转化。作为上海多座地铁车站的设计者,上海升麦环艺设计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奚耀艺介绍了他主持设计的地铁车站的一些情况:

城市公共艺术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也是城市人文价值的内涵映射。公共艺术以其公共性、地域性及艺术性的属性,把艺术介入到城市的环境建设中,是激发城市公众参与的荣誉感和认同感的有机桥梁,凸显了城市开放与包容的气度,更能提升城市治理智慧的能级。公共艺术也是城区、街区和社区温度、色彩、情感以及活力的总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调和剂,是一座城市精神重塑的催化剂。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就是城市的第二公共空间,同样承载着城市文化名片的功能。

多年前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德国慕尼黑、瑞典斯德哥尔摩、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台湾高雄等世界各地的地铁空间里那些独具创意、奇思妙想、流光溢彩的艺术装饰时,往往会联想到我们上海地铁的空间装饰,似乎在表现形式和数量上都不尽人意。实际上,上海地铁从她第一条线路开通时,在部分主要站点就有了艺术装饰墙,虽然早期只是零星点缀,但随着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和大众审美趣味的提高,公共艺术设计也经历了从点面到条线,再到沉浸式空间的发展过程。

笔者有幸在上海世博会前开始参与了上海地铁空间的公共艺术建设服务,之后负责了数条线数十个站点的公共艺术设计制作,这里我就介绍一下十多年来的工作体会和几件印象比较深的作品。

15号线顾村公园站

上海世博会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曾经设立了一个集团层面的公共艺术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所有已建或在建线路的公共艺术设置,主要工作包括区域范围认定、作品主题设定、设计制作方案招标,以及组织各方面人士参与的评审会议等。每次评审会议由工作组召集了集团的宣传部门、每条线的项目工程建设方、城市公共艺术和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市民代表等各界相关人士,由他们来对各种方案进行审议和评分,我们团队作为乙方之一也多次参加了应标,笔者多次代表团队向评审会介绍设计方案,解答各方面的提问。

在地铁内的公共艺术设计,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特性和视觉效果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作品作为地下空间公共设施应符合的其他要求。比如作品的消防安全性。地铁是人流量极大的较封闭空间,它的消防安全无疑是在我们设计前的准备中排第一位,这就是对作品材料的选择,无论是金属还是玻璃或其他复合材料,都要符合国家的防火要求并严格执行。还有人流通过时的碰触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与公共艺术几乎是零距离接触,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品绝对杜绝有各种尖齿形状或小孔洞等的不安全设计,以免当人们拥挤通过作品前或一些顽童有意无意地肢体碰触,而造成的各种人身伤害。我们的设计还要考虑作品的日常保洁,地铁环境的日常保洁都是由各运营单位负责的,作为整体车站环境的一部分,它需要日常保洁的,所以还要尽量减少保洁人员的工作量。

10、14号线豫园站通道

1、14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通道

2015年在讨论地铁13号线公共艺术方案时,离玉佛寺最近的江宁路站是一个很有地域特征的站点,其时有多家设计单位出了方案概念初稿,有些方案与玉佛寺主题或佛教文化关联较密切,但迟迟未定。地铁是人流交错的地方,对运营管理者来说,大运量时需要以最快速度疏散和引导人群,不希望乘客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驻足。最后我们团队提出了彩墨山水画与景德镇立体彩陶相组合的方案《江山宁和》获得了大家一致通过,该主题艺术壁墙禅韵渺渺,与车站装修材质清水泥的古朴质感相呼应,与临近的沪上百年古刹玉佛寺也相得益彰。

13号线江宁路站

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园在即,11号线是通往迪士尼的专线,在迪士尼站站厅层,我们团队被迪士尼授权制作了米奇和米妮大型卡通装置,这是在美方的技术监督下完成的室内大型金属装置,从材料、工艺到安装均完全达到了美国标准,获得了各方的肯定。在接近迪士尼站的横新路站和康桥东站,我们原计划也采用迪士尼的卡通形象进行设计创作,但受知识产权的保护,那里不能使用与迪士尼相关的各种形象和元素。

这两个站均是架空层,是裸露混凝土的工业风标准站装修设计,也没有规整的墙面可以进行艺术设计,我们多次研究后,决定采用跨梁和立柱上进行手绘创作,两个站分别独立创作的作品《开启欢乐之旅》和《欢乐丛林》,在灰色的空间视觉里,涂上了缤纷的颜色,涂鸦式的创作造型有趣、形象生动、色彩亮丽,规避了与迪士尼各种形象和形式的碰撞,同时也精神指向了即将到来的欢快游园活动。这两个站和这之前我们完成的16号线新场站,是至今为止上海地铁为数不多的跨梁艺术设计。

15号线长风公园站

在完成11号线之后,新建地铁线路的公共艺术一般都有各个项目公司负责落实了,这大概有与机电管线布局、空间装修设计能更好衔接的原因,也可能有建设资金统筹的因素。有了以往的经验,我们团队积极参加了公共艺术项目的投标,先后完成了浦江线(8号线三期)、13号线延伸段,以及17、15、14号线等站点的设计制作任务。

公共艺术的设计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局部墙面,有时会是与某站的站厅、站台的装修设计整体融合在一起,如13号线的陈春路站,整个车站的画面以中华儿女的家国情缘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儿女情长和英雄侠义的故事,并用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而主题墙则是当代玻璃装置。

按各个出入口进入站厅、站台顺序,依次初心、游历、相识、相欢、别离、报国、抚慰、风骨、归去九幅主题水墨人物画面递进,在站厅层主要墙面设计的宽30米长的大型玻璃装置把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主题墙创作以中国古典名画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蓝本进行艺术再设计,用叠层玻璃装置表现虚无缥缈的中国山水画境界,当人们从装置前走过时,会产生隐约的画面景深动感,整个车站从视觉上营造了素雅澹然的中国传统人文气质,也寓意着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中国哲学观。

17号线嘉松中路站

从虹桥火车站到东方绿舟贯穿青浦的17号线,有地下空间,也有架空层空间,这条线是我们团队对整条线每个车站进行整体公共艺术设计的首个案例,它融入了青浦的过去和未来、自然生态、人文艺术乃至民俗非遗等各种浓厚的地域特色。

由于区域的特殊性,我们在初始概念研究中,就召集了青浦地方上的美术工作者、大学公共艺术设计团队、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各类人员参加到我们设计团队中,分成多个小组,对区域内及每个站点周边的历史、文化进行调研,然后确立整条线路的设计主题,分组设计,我们团队两次在青浦区主题办公会议上汇报设计方案,听取各方意见,区主要领导还具体提出局部修改建议和创意,在我们历经数个月的设计和调整中最终确定了方案。

17号线全长约35公里,共有12个车站在青浦区境内,串联起了东方绿洲、朱家角古镇、青浦城区、青浦新城、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配套商品房基地、国家会展中心、虹桥枢纽等申城重要地区和地标,其中11座车站拥有了公共艺术装置作品,每个站都注入了各自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材料运用也多种多样,诸光路站现代图案构成的超大型陶瓷釉画、徐盈路站的彩石马赛克拼画、淀山湖大道站的彩色玻璃组合、漕盈路站的钢板剪纸装置、东方绿舟站的天然石材与透明水玻璃结合等,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的运用,让这一座座地铁站亦然成为了人们走进青浦、了解青浦的一道道艺术文化窗口。其中地铁17号线诸光路站获评为2018-2019最美地铁站最美地铁站。

17号线汇金路站

而后在15号线和14号线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在每条线的重点车站进行了公共艺术设计,15号线有顾村公园、长风公园、桂林公园以及桂林路站长通道等,14号线有真如、静安寺、一大会址·黄陂南路、豫园等站。这两条线的建设与以往地铁线有不同的是有重点个别车站装修风格超越了普通标准站的设计标准,如15号线吴中路站厅的穹顶大空间、14号线豫园站的流光溢彩洞穴式空间,这就要求我们与之配合的公共艺术部分要和整体装修风格协调相协调、相呼应。14号线总体装修设计曲线多、弧度多,在14号线连接10号线有个长通道,我就大胆提出了直线光影和矩形素材相结合的方案,并在造型上设计了豫园古建筑元素,配以现代灯光变幻,如果把站厅、通道和古园林联接起来,从整体视觉上来欣赏,就是一幅曲径通幽的画卷。

作为十多年来为地铁空间公共艺术服务的从业人员,见证了上海轨交公共艺术建设的发展,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创作体会。除此之外,地铁公共艺术内容还要坚持雅俗共赏,公共性放首位,作品要让人们看得懂、接地气;其次再是强调艺术性,调动设计师的个人创意和团队的协作精神。现代地铁空间已经从功能地铁向人文艺术转变,公共艺术形式也更多元化、科技化……相信,在今后上海的公共艺术建设中,更加能够体现国际化大都市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形象,让每件艺术装置都成为江南文明、海派文化的名片。

(本文图片皆由作者拍摄,文章已得到作者授权转载,如其他人使用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