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影视化确定(探访西汉长陵和安陵能看到什么)

橘子网 166

帝王陵墓是历史的实证,而帝王陵地的选择,历史形成了一套严密实用的风水理论体系。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易经·系辞》记载了远古时期的丧葬习惯,那时候的殡葬方式十分简单,地面没有任何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重视丧葬问题。随着灵魂不散、生死轮回观念的出现,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为死者陪葬骨坠、石珠、兽牙等物品,要让亡灵不能孤单寂寞。有所依托。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茂陵

在西周开始流行的孝礼到了孔子时代,得到了极大的倡导。在《论语·为政》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孟懿子的父亲临终前告诉孟懿子,要跟着孔子学习孝礼。有一天,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无违。在孔子看来,孝就是要听父母的话,顺就是按照父母的意志办事,要遵从父母的意愿。这时候,孔子还特意强调,父母活着的时候, 按照礼节伺候他们;死了, 按照礼节埋葬他们, 按照礼节祭奠他们。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那个时候,丧葬祭祀已经有了成熟的路数。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隆丧厚葬的风气慢慢刮了起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丧葬制度和祭祀制度,堪舆术(风水术)兴起。

堪,天道也,舆,地道也。风水术刚一兴起,就讲究天地和谐,许慎在注释《淮南子·天文训》时又引申了堪舆的含义。堪舆家非常注重陵墓位置的水文、地质、土壤和墓葬的方位朝向等,注重陵墓与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的融合,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追求与自然环境的浑然交融。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古人一开始就追求着万物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风水吉地。

秦始皇陵墓

风水理论认为,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因此,帝王们为了江山永固,子嗣发达,都对自己陵寝的选择精心而不潦草,并且把陵墓的选择和修建当做国家的大事情来办。

在秦始皇的眼睛里,骊山不仅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的秦始皇陵园,它的环境风貌优美,山上草木郁郁葱葱,山下流水潺潺。 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按照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说法,秦始皇在建设自己陵墓的时候,对陵园的局部环境进行了改造,最后形成了三面环水的局面。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理想场所,秦始皇很是心满意足。嬴政钦定了自己的终老之地。

也就是由秦代开始,依山傍水的陵墓建设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后代。

汉高祖长陵陪葬墓出土的西汉兵马俑

秦始皇时代很快过去了,时间到了西汉。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当时负责陵墓修建的萧何、曹参按照秦始皇修建陵墓的路子选择高祖的陵墓。长安城北的渭河二级台地,背依关中北山,南临渭水,有腾龙翔跃之势,具得水聚气之形,很符合枕山际水立冢安坟,须籍来山去水的特征。也就是由汉高祖刘邦开始,西汉十一个皇帝中的九位就埋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就是到今天,汉高祖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弗陵平陵、汉武帝刘彻茂陵等等, 都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环水的风水理念来选择陵地和修建的。这些陵墓东西一线,绵延50公里,如游龙一般盘踞在渭河二级台地上。

皇帝们希望江山亘古不变、万世不灭。可是历史流转的铁律依旧曲折惊险、波浪连天。然而,每一个帝王都要乐此不疲地把重重心思附会到陵墓里。就这样,一座座帝王陵墓在充满对后代和江山佑护的良好愿望里,由河山之间突兀起来,成为后代琢磨不透的历史符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