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是哪个国家(苏联的创始人是谁)

橘子网 205

1898年3月13日,沙皇俄国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

这场会议,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这是俄国无产阶级为了摆脱沙皇专制做出的历史选择,但这场会议并没有形成什么纲领,选出的三位核心领导中的两位也被沙俄政府的秘密警察捕获。

社工党名存实亡。

但党的成立,仍然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和革命宣传作用。

这便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在众多革命同志中,普列汉诺夫是备受列宁尊敬的一个。

一方面是普列汉诺夫是社会民主工党的主席,另一方面是他支持列宁的主张。

1900年,列宁为了创建无产阶级新型革命政党,和普列汉诺夫携手创办了《火星报》,并为俄国社工党制定了第一份纲领草案。

三年后,社会民主工党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

由于沙皇政府给的压力太大,到处抓人,组织成员分散在欧洲不同国家避难,大家无法及时聚在一起开会。

因此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

会上列宁充分发挥了自己能言善辩的能力,多达上百次的发言让持不同政见的人瑟瑟发抖,纷纷表示说不过你。

这些人嘴服心不服。

后果就是社会民主工党发生分裂。

用现在的话来讲:

拥护列宁主张的被称为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

反对列宁主张的被称为少数派,即孟什维克。

然而事实上,先不说对手的派别,就是列宁自己的布党内部,斯大林、加米涅夫等主要领导人一度都支持孟党的主张——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先引进西方制度,由资产阶级领导政府,苏维埃作为「人民的喉舌」负责监督,最后条件成熟了,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因此,列宁创建的布党和孟党相比势力薄弱,主要领导人还被迫逃到国外避难。

反观孟党,由于和资产阶级改革派走得近,并没有遭受到沙皇政府的镇压和逮捕。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时,列宁还在瑞士喝咖啡,他是在报纸上得知的俄国人民竟然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罗曼诺夫王朝竟然挂了。

两个月前,列宁还告知布党年轻党员,他们老一辈怕是无望见到革命在俄国胜利的场面了。

没想到转眼之间,沙皇没了。

真是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啊。

列宁顿时来了精神,很快意识到苏维埃在俄国夺取政权,领导革命的机会来了。

现在俄国国内是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维埃的主要力量社党和孟党只有监督权。

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领袖,绝不信任临时政府。

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布党回国夺权。

在德国的帮助下,列宁顺利从瑞士回到俄国,先是利用宣传武器把自己的主张告知俄国广大人民群众。

简单来说就是:结束对外战争,布党掌权就分地。

凭此列宁逆转了首都圣彼得堡的民意。

接着靠临时政府的昏招迭出,又给了列宁在苏维埃内部做大做强的机会,顺便收获了军权。

最终列宁用了半年时间逆风翻盘,发动了举世震惊的十月革命,带领布党夺取了最高政权。

此刻开始,苏维内部孟党和社党失势,布党话语权暴涨,布党等同于苏维埃。

苏俄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后,面对的并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各路敌人。

1918年,苏俄内战爆发。

经过四年苦战,列宁带领的苏俄先后粉碎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反扑,击败了邓尼金等国内武装叛乱,击退了欧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成功保住了革命果实。

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决定抱团取暖,跟着老大哥苏俄混。

1922年12与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建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一个将和美国唱对手戏的红色帝国初具雏形。

然而,在开始探索如何建设和巩固红色政权的关键时刻,布党创始人、苏联缔造者列宁同志因积劳成疾,年仅54岁就憾然离世。

失去了伟大领袖后,斯大林接过了红色接力棒,肩负起探索和巩固新生政权的伟大使命。

在拿稳了手中权力后,斯大林开始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一跃登上欧洲第四高位。

斯大林以急行军式的工业化改造,奇迹般地把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工业化的成功为后来的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苏联保家卫国的坚强后盾。

果不其然,1939年希特勒点燃战火,并向苏联发起了猛烈进攻。

四年的抗战,让苏联损失惨重。

但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不畏牺牲,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同德军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最终,苏联靠着2700万军民的牺牲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德国帝国大厦的楼顶。

战后的苏联满目疮痍,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不同于欧洲各国有美国的援助,苏联只能靠自己重建家园。

1946年,苏联开始实施第四个五年计划;

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1950年,苏联工业水平超过战前,总产值比战前增长73%。

从1923年到1953年,斯大林执掌苏联长达30年。

在这30年里,苏联依靠斯大林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促进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的发展,为战胜帝国主义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取得了巨大且辉煌的成就。

但从长远来看,斯大林模式弊大于利,直接导致了苏联后来的贫穷和落后,成为了苏联发展路上的重大阻碍。

亲身经历过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人民,一方面充分肯定着他的伟大功勋,另一方面也亲身感受着他所犯错误酿下的苦果。

这时候斯大林有话要说了:老子能让苏联活下来就不错了,我指了条路没让你们走到黑啊,后世子孙不争气也怪我咯?

斯大林真要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他所处的那段历史群狼虎视,稍有不慎就有亡国的风险。

斯大林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但后世却没有出现一个有大魄力和大手腕改革的人。

接过斯大林接力棒的是赫鲁晓夫。

这位钳工出身的苏联第三任话事人,一上来就震惊世界。

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一篇《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成为导致苏联分崩离析的根源。

在赫鲁晓夫执政的11年里,荒唐事没少干,主要干的就是否定斯大林,否定斯大林时期的国家历史、否定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

这必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正如毛爷爷所说,从此苏共失去了斯大林这面旗帜,也失去了一把尖刀。

为什么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能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因为苏联一批不熟悉党的革命传统、刚刚参加工作且对社会主义缺乏坚定信念的年轻人,就是在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想下成长起来的。

这一代被称为二十大的产儿,这批人成为了20年后瓦解苏联、埋葬苏联的骨干。

戈尔巴乔夫就是这批骨干中的幸运儿。

1964年十月,勃列日涅夫登台亮相。

不断否定斯大林的赫鲁晓夫顺手否定了斯大林留下的特权制度,成为第一个向贪腐宣战的苏联高层。

他因此触动了苏联的既得利益集团,遭到了反腐行动的反噬。

勃列日涅夫正是利益集团推出的代言人和接棒者。

他的上台标志着赫鲁晓夫政治生涯的完结和长达18年执政的开始。

苏联的既得利益集团认为,只有坚守斯大林模式才能保护苏联的胜利果实,才能维护他们的利益。

因此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废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改革措施。

赫鲁晓夫除了留下几个名字外,其他的什么都没留下,和几十年后奥巴马的待遇一模一样。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带领下,国家实力和影响力达到了顶峰,然而这种繁荣和鼎盛透支的却是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留下的家底。

勃列日涅夫带来的虚假盛世的背后,是苏联发展进入死胡同,国民经济停滞不前,体制陷于僵硬和官僚贪腐成风。

他用18年的时间把斯大林模式的潜能压榨一空,也使得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尾大不掉。

苏联的一只脚被他送进了坟墓里,何时躺平也只是时间问题。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苏联油田勘探专家、勋章爱好者、强吻专业户、苏维埃文坛假巨匠在睡梦中逝世。

在他之后,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接过了红色接力棒,但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相继离世。

克里姆林宫三年葬三皇。

1985年3月,苏联的天命之子、二十大产儿的领头羊、苏联送葬者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最后一任话事人。

上任不久,戈尔巴乔夫就加入了里根、撒切尔夫人等欧美领导人的朋友圈,开始走上了作死之路。

他试图从经济体制改革出发,奈何斯大林模式已经发展到了饱和中的饱和,一番折腾以失败告终。

我们很难不相信戈尔巴乔夫是深受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影响最深的人。

在他年幼时,因为家人的悲惨遭遇就埋下了对苏联体制仇恨的种子。

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则是重燃起他复仇的怒火。

在秘密报告的影响下,戈尔巴乔夫对苏共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从忠诚不二到充满怀疑,从仇恨斯大林到慢慢怀疑这个国家的体制。

因此,经济改革失败的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瞄向了政治体制。

他提出了民主化和公开化的口号,要彻底改变苏联的体制。

最终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手上解体,和美国针锋相对的超级大国轰然倒下。

从此,苏共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两个辉煌了几十年的名字,就这样黯然退出,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