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序言,纯粹理性批判有多难读

橘子网 179

一直自诩对哲学颇感兴趣,但心中始终有个槛,没有好好研读过康德,怎么也说不过去。但康德的东西枯燥抽象又自成体系,如果不拿出一大段时间来,可能完全无法了解其深意。恰逢年初疫情影响,于是下定决心把康德的三大批判啃下来,首先就是《纯粹理性批判》。

自知对哲学的理解也不过门外汉刚跨进门的水平,直接上来就读康德原文,不但吃力,而且也不会理解各种话外之意。还好找到了个拐杖,邓晓芒先生曾经在他的课堂上带着同学逐字解读过《纯粹理性批判》,而后来将课堂的录音整理成册,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句读》,除了解读康德字面意思之外,还穿插了很多当时时代的背景以及康德的言外之意。

为避免对内容理解的囫囵吞枣,在拿起邓晓芒先生的两大册《纯粹理性批判句读》的时候,就做了个决定,不仅要读得懂,也要说的明,就是把康德的内容、邓先生的解读统统消化掉,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形成系统的文字。最初看邓先生的书大概一千两百多页,估算着每天大概10页的阅读和整理的速度,有150天就也完成了,于是开始了一个读书笔记系列——《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2020年5月11日,完成了第一篇内容,就是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版序言的理解。按照计划到2020年10月7日,正好150天内,应该完成对《纯粹理性批判》的阅读,但随着进程的不断深入,主观上,会发现将康德的理论体系进行转述的难度逐渐增大,而客观上,邓晓芒先生的句读中,竟然有大概1/3的康德原文并没有收录进来,这就导致了最初对阅读时间预估的失误,以目前的进度来看,200天应该可以完成。

虽然还没有全部完成,但阅读也过大半,到今天160天的过程中,康德仿佛从一个闪着光的哲学圣人,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朋友,他的语言方式、论述逻辑和独创观点,也摸得七七八八,所以在这个阶段,做一个中期的小结也很合适,简单的从三个方面——阅读康德的方法、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结构与大意以及《纯粹理性批判》给我带来了什么——来聊聊自己的感受。

如何读康德(以及如何读哲学,乃至如何学习)

上学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被告知,读书呢,分为粗读和精读,可以先粗读,了解个大概,然后再精读啃细节。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方面有其自身独特的语言结构与体系,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又承上启下的与当时的哲学话语形成一张网络。所以读康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读康德的方法,可以运用在其他一切哲学的学习中,甚至可以放在一切新知识的学习中。

首先,就是明确难点,以及找到解决方式。如刚才所说,读康德的难点一方面是其字面意思要了解,另一方面就是康德的观点放在当时的哲学话语中的意思,也就是话外之音。这就需要不同的书籍解决不同的问题,我使用了如下几本书:

1、《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翻译版本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邓晓芒

3、《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张世英

4、《从康德出发》安德鲁·沃德

第一本是原文,这个没得说,如果希望了解一个外国学者,选择一个合适的译本很重要,在此我选择了邓晓芒版本的,因为要跟第二本关联;而第二本就像拐棍一样,带我上路,首先先去了解康德的字面内容,不过不仅如此,邓晓芒的句读还是有很多在哲学史层面的延展,包括对莱布尼茨、洛克、休谟、笛卡尔等人观点的总结和对比;第三本作为一个补充,从一个更加精炼的视角,跳出康德的原文来理解内容;最后一本实际上是一个小册子,作为对自己理解后的内容的矫正。

针对这个最后一本的小册子,要补充一下。有的时候我们在学习一门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希望能够快速入门,找一个简要的介绍来看看。对于康德的哲学这种艰深内容来说,这并不合适。起初我是希望《从康德出发》能实现这个目标,但这本小册子不但没能让我理解,反倒打消了一些积极性,因为内容太概括,完全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所以后来我把它当作最后读的东西,也就是自己总结了之后,与之进行一个对照,看看是否理解正确。

其次,阅读的形式大概是有三步:

一、《纯粹理性批判》原文与句读的粗读,大概了解每一个章节的整体内容‘

二、对原文的精读,先是逐句阅读并通过笔记的方式,将关键内容整理记录下来,同时在原文阅读结束后,对照着其他的参考内容,确定自己的理解;

三、消化理解以及输出,合上书本,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线索,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假设自己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重新简化写出来。

通过这些步骤,基本上可以使自己在大面上对康德的哲学,有了一个自我的理解。当然,如果希望再深入的话,就需要针对不同的章节,不同的主题,找来不同的延展内容,再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了。

《纯粹理性批判》到底讲了些什么?

在此,我不想把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具体观点都整理出来,而是试图去揣测一些线索——是什么促使康德思考,他究竟在思考什么问题,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他的思考的逻辑究竟是怎样的等等。

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正面听起来好像很振奋人心,但如果反过来,看他背后的深意的话,那就是如果没有我思,就一切都不在了。

笛卡尔发出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怀疑,他认为我们所认识到的一切,可能都是假的,都不存在的,只有这个我自己实实在在的思考,是可以确定的。而后洛克、休谟这些后来被称为怀疑论者的哲学家们,向当时的理性主义者发出了诘难——因果关系究竟存在么?如果存在,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实在的因果,难道因果不是人习惯性的联想么?

由此,人们所共有的一个最为关键的信念,可能就要崩塌了。也就是我们所能认识的一切,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不是都是假的,如果我们的认识都无法确定,那又何谈后面的生活与对世界的改造呢?

这就是康德当时所面对的问题,而他也正是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自己的任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类构建一座稳固的认知大厦。《纯粹理性批判》是一本关于认知论的书,直白的说,就是关于人如何能认识世界,以及如何能确定自己认识的一种理论。

那么《纯粹理性批判》的线索,实际上就是人类所共有的,认识世界方式的。每一个人,如果深入去反思,或多或少都会得出自己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首先,我们需要感官,世界的一切,都是通过人的不同的感官进入到思想世界的;

其次,针对感官获得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最后,针对概念,人可以进行更加抽象的思考。

对应康德的理论,这三个步骤就分别是——感性、知性和理性。

感性,是人获得外界经验的唯一的方式;

知性,是人利用一些规则,将外界经验整理为概念的过程;

理性,是在概念基础上,人对未曾经验的东西,比如无限、永恒等内容的推理和追求。

《纯粹理性批判》,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康德称为《先验要素论》,第二部分为《先验方法论》。实际上第一部分就是讲认知的感性、知性和理性,而第二部分讲的是如何训练认知方法(可参考文末附录《纯粹理性批判》的结构)。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先验要素论》,这是康德认知论大厦的地基。但其结构也很简单,对应着感性、知性和理性,一共分为三大部分——先验感性论、先验逻辑、先验辩证论。它们分别阐述了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基本原则。

了解了以上内容,大概就会知道康德的线索了,至于康德为什么把自己的观念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的空间时间观念,范畴概念,四个著名的二律背反以及三大问题:灵魂不灭、自由意志和上帝存有等等,都分别在康德关于感性、知性和理性的论述中逐个阐述。

《纯粹理性批判》给我带来了什么?

一百六十天,平均每天一小时以上,这样的投入,可能可以学习个英语或者职业技能,也许可以读四五十本关于商业、互联网等内容的书籍,把这个时间,放在一本已经出版了两百多年的哲学著作,值得么?

如果把人生用一种功利主义视角来无限衡量的话,花大量时间去理解康德无疑是不划算的,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本身,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善,不会让人赚到更多钱,不会让人工作更顺利,不会让人在人际关系中变得更游刃有余,甚至都不如一些宗教内容可以让人在现代性的焦虑之中获得一丝喘息。

对于这一点,我无法替所有人给出结论,只能谈一下在这一百六十天里康德和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给我带来的改变。

苏格拉底将know yourself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生而为人,如果不白来一回的话,至少要先了解自己才行。而康德的认知论,就聚焦在这个know上。我们可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但这个认识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连认识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话,又何谈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呢?

所以,康德带给我一个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全新视角,这是其一。

每一天,我们都能听到各种观点,各类判断,比如引力波如何如何,某个国家怎么怎么,人类该怎样怎样等,面对这些,除了听别人说之外,该如何生成自己的判断呢?

康德的认知论,首先就是对人类认知能力的范围进行了圈定,范围之内的,我们可以确切的认识,范围之外的,只有推论,并没有所谓真正的答案。回到生活当中,面的纷繁复杂的各式声音,有了康德认知论这个工具,至少我就有了一种辨别的准则,有了一个自我判断的方式,我知道哪些是可以下结论的,哪些只能使不断地争论,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道德的,自然的东西,我为什么能够确定,道德的东西,我为什么只能去论证而无法确定等等。

所以,康德带给我了一套分辨各式知识,明辨各类判断的工具,这是其二。

除了康德,向上有亚里士多德,向下还有黑格尔,还有马克思等等,康德的哲学,在整个人类哲学历史中,似乎是一个重要的纽带,承上启下,了解康德,便有助于了解人类思想历史中那些闪光的观念。

当然,除了哲学之外,放到当今社会里,无论是经济观点,还是商业理论,甚至是物理原理,都没有跳脱出康德认知哲学的覆盖范围。康德可以帮我更快速的学习,但在这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可以帮我明辨是非,知道哪些人在踏实的总结,而哪些人在疯狂的鼓吹。

康德不是上帝,读康德,甚至背下来康德,不会得永生,不会得幸福,不会实现财富自由,也不会婚姻美满。康德就像一盏灯,可以让我在漆黑的夜路里,看清脚下的步,期待未来的路。

人活着,不过是个想法。想的东西,是内容,是彼岸,而康德给我造了一艘船,让我可以在充分想象的时候,也能反思想象本身。甚至我也可以抛弃康德,自己再造一艘船。

康德并不能带我通向财富、通向幸福、甚至通向自由,但他告诉我,这些理念,或是彼岸,或是幻相,或是目标,或是心魔。这些都不关键,关键的是我想象它们,并趋向它们的过程。一切从我出发,一切又回到了我。

附录:《纯粹理性批判》结构——

导言

I.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II.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

III.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

IV.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V.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合判断作为原则

VI.纯粹理性的总课题

VII.在纯粹理性批判名下的一门特殊科学的理念和划分

一、先验要素论

第一部分 先验感性论

$ 1.

第一节 空间

$ 2.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 3.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第二节 时间

$ 4.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 5.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 6.从这些概念的得出的结论

$ 7.解说

$ 8.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第二部分 先验逻辑

I.一般的逻辑

II.先验的逻辑

III.普遍逻辑划分为分析论与辩证论

IV.先验逻辑划分为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第一编 先验分析论

第一卷 概念分析论

第一章 发现一切纯粹知性概念的线索

第一节 知性在逻辑上的一般运用

第二节 $9.知性在判断中的逻辑机能

第三节 $10.纯粹知性概念,或范畴;$11. $12.

第二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第一节

$13.一般先验演绎的原则

$14.向范畴的先验演绎过渡

第二节 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演绎

$15.一般联结的可能性

$16.统觉的本源的综合统一

$17.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是知性的一切运用的最高原则

$18.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客观统一性

$19.一切判断的逻辑形式在于其中所含概念的统觉的客观统一

$20.一切感性直观都从属于范畴,只有在这些范畴的条件下感性直观的杂多才能聚集到一个意识中来

$21.注释

$22.范畴在事物和知识上除了应用于经验对象外没有别的运用

$23.

$24.范畴在一般感官对象上的应用

$25.

$26.纯粹知性概念的普遍可能的经验运用的先验演绎

$27.知性概念的这一演绎的结果

第三节 知性与一般对象的关系及先天认识这些对象的可能性

第二卷 原理分析论

导言 论一般先验判断力

第一章 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

第二章 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

第一节 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

第二节 一切综合判断的之上原理

第三节 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展示

1. 直观的公理2. 知觉的预测3. 经验的类比a) 第一类比b) 第二类比c) 第三类比4. 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

第三章 把所有一般对象区分为现象和本体的理由

第二编 先验辩证论

导言

I.先验幻相

II.作为先验幻相驻地的纯粹理性

A.一般理性

B.理性的逻辑运用

C.理性的纯粹运用

第一卷 纯粹理性的辩证推论

第一章 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

第二章 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第一节 宇宙论的理念体系

第二节 纯粹理性的被背反论(先验理念的四个冲突)

第三节 理性在它的这种冲突中的得失

第四节 纯粹理性的先验课题,就其必然能够完全解决而言

第五节 借所有四种先验理念对宇宙论问题的怀疑论展示

第六节 先验的观念论作为解决宇宙的辩证论的钥匙

第七节 对理性与自身的宇宙论争执的批判性的裁决

第八节 纯粹理性在宇宙论理念上的调节性原则

第九节 在一切宇宙论理念上对理性的调节性原则的经验性运用

1、对世界整体诸现象的符合的总体性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2、对直观中一个给予整体的分割的总体性这一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3、把世界事件从其原因加以推导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4、诸现象在其一般存有上的从属性的总体性这个宇宙论理念的解决

第三章 纯粹理性的理想

第一节 一般的理想

第二节 先验的理想

第三节 思辨理性推出最高存在者存有的各种证明根据

第四节 上帝的存有之本体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第五节 对上帝存有的宇宙论证明的不可能性

第六节 自然神学证明的不可能性

第七节 对一切从理性的思辨原则而来的神学的批判

先验辩证论附录

纯粹理性诸概念的调节性运用

人类理性的自然辩证论的终极意图

二、先验方法论

第一章 纯粹理性的训练

第一节 纯粹理性在独断运用中的训练

第二节 纯粹理性在其论争上的运用的训练

第三节 纯粹理性在假设上的训练

第四节 纯粹理性在其证明上的训练

第二章 纯粹理性的法规

第一节 我们理性的纯粹运用之最后目的

第二节 至善理想作为纯粹理性最后目的之规定根据

第三节 意见、知识和信念

第三章 纯粹理性建筑术

第四章 纯粹理性的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