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是什么意思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橘子网 138

01

什么是经典

有意思的是,文天祥用殿试对策开导皇帝,依据的是《易经》《中庸》等儒家经典。也就是说,经典,无论是对于文天祥,还是对于陛下,都是一盏高悬的明灯。经典具有超越皇权意志的神奇力量。

什么是经典?

《说文》经,织也。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横线叫做纬。经纬,比喻条理、秩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孔颖达疏:言礼之於天地,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文,如天地得礼始成就。经纬的意思指向礼,并且上升到天地的高度。经线固定在织机上,接受纬线的穿梭,经,有定准的意义。

典,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双手。像双手捧着竹简的样子,本义是指有垂范价值的重要书籍。典籍的内容是要人们信奉遵守的,因此引申为常道、准则。双手捧,有庄重义。对经典的敬奉,是中国文化的传统。

《汉书·孙宝传》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刘勰《文心雕龙·序志》惟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中华经典为圣贤所作,为治国经世致用。

摄影 吴燕月

经得起时间考验,经久不衰,才是经典。这样的经典产生需要两个条件,足够长的时间,能够传承的文字。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倒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经典是由历史选择出来的,因而具有典范性、权威性。

02

普适性

中华经典有两大特征:普适性和开放性。先说普适性。儒家经典最核心的初始观念——孝顺,是普遍的人性,在家国同构的社会形态里,可以无条件上升为忠诚,这套学说适合从平民到帝王各类人。孔子发现了亲子关系的普世价值,这一人类最纯粹的直系血亲关系中,蕴含着巨大的伦理辐射力,并把它作为其仁爱学说的基础。

孔子的亲子关系是一种独立于世的存在,宗教把神人关系放在第一位,科学理性把主客关系凌驾于一切之上,就连马克思主义也把家庭看作私有制的产物,公开宣称要消除家庭。亲子关系最切近人生,人人皆在其中,不需要特别加以理解,所以儒家学说既不需要依靠教会、党派、国家来保全,也不怕任何打击,甚至连焚书坑儒、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也未能把它湮灭。但凭百姓真实的日常生活就能让它风行天下。

因为普适,流传才广。祠堂文化是很值得重视的,它是中国农村社会最基层的教化场所,其作用远非各级政府机构所能替代,诸如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大量不识字的人都能深受儒家思想教化,可谓妇孺皆知。

作画 汪健

03

开放性

再说开放性。任何思想一旦自我封闭,断无存活之理。读者用当下的视野解读经典,经典须得以开放的姿态,方能接纳新的阐释,双方互动的结果,使经典面向未来常新长存。

《孟子·滕文公上》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史称五伦,是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行为准则。雍正皇帝变了一个移花接木的戏法,把君臣有义移到了父子有亲之上,这个动作被称为移孝作忠,突出了尊王思想,强化了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五伦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作为皇帝的雍正,深知其分量,才有此举。但是经典也不是说改就可以改的,需要依据。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这里孔子讲的次序是先君臣,后父子,似乎可以作为雍正移孝作忠的依据;其实是因为要回答齐景公的政事问题,孔子当然得先讲君臣。而这段对话的症结在于,君要像君,暗示齐景公有不君之嫌,有劝喻的意思;齐景公很狡猾,信如,真的如果君不像君,言下之意,事实上寡人并无不君。齐景公是当面扯皮,后人不也可以效仿吗?

摄影 骆善新

04

鄙夷藏玄机

雍正这样做是出于现实的需要。满清立国,面对反清复明的思潮,急需改变他人鄙夷的眼光。说来也巧,鄙夷这两个字,也暗藏玄机。

鄙,初文啚,甲骨文字形上部像城市,下部为城外的粮仓。小篆添加了义符邑(阝)。鄙,本义指城外的粮仓或者农田。城外又意指边远之地,引申出粗俗、浅薄义。

夷,会意,从大(为正立之人形),从弓,合起来表示人持弓。本义为讨平、平定。古代东方部族多以弓箭为武器,因此夷又用来指东方部族,《说文·大部》夷,东方之人也。后泛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治。这里的鄙夷,既可以解释为轻视,鄙薄;也可以直接解释为本义,不把民众看成远方的少数民族。鄙夷,又称为蛮夷。《书·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讲的就是舜厚德怀远,周边的少数民族全都顺服,是落后向先进看齐。

摄影 斯培光

鄙夷一词之所以产生蔑视、看不起的意思,正是缘于诸夏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歧视。鄙夷两个字的解释,似乎已经不需要文献来印证,毋宁说汉字就是最重要的经典。面对如此强大的文化力量,难怪雍正要煞费苦心。

曾静因为反对雍正这个蛮夷皇帝,被定了谋反罪投入大狱,雍正颇有耐心地完成了对其的思想改造,这位头号思想犯居然说圣人不必出于一地,这个马屁拍得雍正爽歪歪,圣人也可以诞生于关外,分明是说做皇帝的也可以是蛮夷,此话出自思想转变者之口不就更有说服力?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去九夷住,说明华夷之分并非判若鸿沟。关键问题是边远落后地区,去了会怎么样,孔子很有自信,可以使蛮夷之民转而成为诸夏之民。既然可以顺转,为何不可反转?这就为蛮夷当皇帝找到了理论依据。

就在这样的正反旋转中,经典才绵绵不绝。当然,中间贯穿着一根轴。

为您链接

象思维(110)殿试对策

象思维(109)八股文(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