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如何做出美味的银鳟鱼?

橘子网 109

虹鳟是不是三文鱼?这本是一个极富争议的问题,却被刚刚发布的国内首个《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轻松化解。《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明确指出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这一串包括将虹鳟也罗列其中,把三文鱼当作鲑科鱼类的统称,虹鳟鱼就名正言顺地成了三文鱼。为此,网友们炒翻了天。

虹鳟鱼和三文鱼,到底是什么关系?

怎么区分三文鱼和虹鳟鱼?

生吃虹鳟鱼有没有风险?

……

虹鳟鱼=淡水三文鱼?

专业上,三文鱼并不单指某一种鱼,而是鲑科鱼类的总称,虹鳟鱼的确属于鲑科鱼。我们日常所说的食用三文鱼,一般特指鲑科中产自海水的大西洋鲑。而虹鳟鱼,属于淡水养殖,并不在食用三文鱼的范围内。

说白了,三文鱼这个词其实是个商品名,而不是什么学术名称。

北大西洋海域生活着一种鱼,这种鱼每年都会从河口洄游到淡水中产卵,遇到瀑布之类的障碍物,就会奋力跃出水面,所以人们管它叫Salmo,意思是飞跃者。20世纪初期大西洋鲑成为欧洲和北美东海岸海水渔业的支柱海产,最初登陆中国市场的salmon也就是大西洋鲑。因此,在大部分消费者的认知中,可生食的三文鱼一般指挪威三文鱼,即大西洋鲑。

虽然虹鳟也属于太平洋鲑属,但是它的英文名与众不同,叫做rainbow trout——根本不被包括在Salmon这个通用名概念中。而且,Trout对应的概念是鳟鱼,指的是大马哈鱼属和鲑鱼属中没有跨盐度洄游行为、完全生活在淡水中的一个类群,虹鳟正是这样的淡水鱼。

虹鳟到底安不安全,专家意见不一

三文鱼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生吃(刺身),很多人都会担心寄生虫的问题。正规的三文鱼,为了降低寄生虫风险,通常要经过冷冻处理:零下20摄氏度以下冷冻一周以上,或零下35摄氏度冷冻一天以上。

其实对于是什么鱼的质疑,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大家最最关心的安全问题。虹鳟作为淡水鱼,到底能不能和三文鱼这种海水鱼一样生吃?

海水鱼的寄生虫种类少,海水的渗透压高,到人类体内往往因环境不合适,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比较容易感染肝吸虫、肺吸虫等,这类寄生虫的渗透压与人体一致,一旦进入人体,会生活得很好。最典型的莫过于广东顺德国内三大肝吸虫病高发区之一,原因就在于该地区有食用淡水鱼生的习惯。

但据中国之声报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王炳谦认为,有没有寄生虫不取决于在海水还是在淡水生长,而是看其生长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无论是海水的还是淡水的都可以生吃,前提是养殖过程中没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或者没有病原体,并且在吃之前有个冷冻的过程。

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淡水鱼的寄生虫与人体的生长环境接近,因此虹鳟鱼不适合生吃,用海水鱼消灭寄生虫的方式处理淡水养殖的鱼,也没有经过严密的实验。

所以简单梳理一下就是,有专家认为只要在养殖过程中进行高压灭菌就能解除寄生虫隐忧,但也有专家认为消灭寄生虫方法属海水鱼方法,对于淡水鱼依据不充分。所以,小谷建议大家吃虹鳟鱼还是加热做熟了吃。很简单,经过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充分加热一分钟,就能消灭寄生虫。

虹鳟做成刺身,肉眼很难分辨

虹鳟鱼和三文鱼的鱼肉颜色挺像,价格又比三文鱼便宜很多,所以很多商家才暗戳戳炒作淡水三文鱼的概念。

网上有很多区分虹鳟和三文鱼的方法,但两种鱼做成刺身之后肉眼基本无法分辨。以前曾流行过一些分辨方法,比如三文鱼通常为鲜亮的橙红色,而虹鳟的肉色较为暗淡,橙色也较浅,而且三文鱼肌间脂肪层通常清晰和肥厚,尤其是鱼腩部位,虹鳟则不明显。

但这几年随着虹鳟养殖业的发展,三倍体虹鳟刺身和三文鱼刺身已经完全看不出分别了,甚至部位好一点的三倍体虹鳟比差点的三文鱼的脂肪层还明显。除非看整鱼,否则刺身是无法用肉眼分辨的。

虽然虹鳟鱼不属于三文鱼,但它营养和口味都还不错:这两种鱼的蛋白质含量大概都是20%左右,差别在于脂肪。三文鱼(大西洋鲑)的脂肪含量可以达到13.4%,虹鳟鱼只有6.2%,脂肪含量只有三文鱼的一半。

因为脂肪少,虹鳟鱼的DHA等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比不过三文鱼。检测结果显示,每100克虹鳟的DHA含量是0.516克,而大西洋鲑鱼是1.104克,差别不算小。整体来说,虹鳟鱼虽然脂肪少了点,但算是一种不错的鱼。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