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夫楼的来历(逸夫教学楼的来历)

橘子网 191

焕焕其业泽天下,巍巍其名耀星光。草木人神共感念,河流山川齐哀伤。邵公逝兮广厦在,德道永兮归苍茫。邵逸夫若仍然活着,今日就109岁了。然而在2014年1月7日,这位叱咤娱乐圈大半个世纪、缔造了东方好莱坞、创造了TVB的电视神话,稳居超级富豪榜且热心公益、捐出庞大善款的百岁老人,离我们而去了。

邵逸夫先生

六叔的电影电视神话

邵逸夫先生,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他在家中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至港后被尊称六叔。在香港,提起六叔邵逸夫的名号,无人不知。这位一手缔造东方好莱坞的商界超人,弥留之际,思绪飞回故乡宁波镇海的叶氏中兴学校。90年前,正是从这课堂的朗朗读书声中走出,他放下课本,赶到新加坡,协助三哥邵山客开拓南洋电影市场。

最使邵逸夫难忘的是和哥哥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搞流动放映。他们像苦力一样,扛着电影机和影片,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深入到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电影。那时的放映设备还很落后,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下来,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更要命的是蚊虫叮咬,奇痒难过。

面对世界性的经济萧条,邵逸夫1931年从美国回到新加坡,又在他的电影院里安上了有声设备。在摸爬滚打出一身电影制作真功夫后的1932年,邵逸夫请来粤剧名伶薛觉生担任主演,自任制片和导演,拍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而轰动一方,也让邵逸夫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开山鼻祖。

邵逸夫造就的五虎将

1957年,邵逸夫正式移师香港,次年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之后筑起被外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的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1965年,邵逸夫进军电视业。1971年他主持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如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等顶尖巨星,乃至大导演杜琪峰等都出自这个训练班。

在电影业开始走下坡时,邵逸夫立即收缩电影业务,转而投入无线电视。当时曾有人批评他误入歧途,邵逸夫却笑骂由人,我行我素。如今,他的无线电视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华语传媒,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中文节目内容的供货商,并拥有世界最大的粤语内容资料库。

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一座逸夫楼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作为亿万富翁的邵逸夫早已不把赚钱放在心上,有人说他是不为赚钱为花钱,每年捐出的善款都很惊人,是 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1985年起,他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内地。从那一年起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上图为逸夫楼分布图 下图为逸夫建筑分布图

他对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逸夫楼在中国大学中往往有着特殊的地位,而对于读过大学的人来说,也有着特别的情结。在高校基础设施落后的上世纪90年代,逸夫楼往往是一座学校里最现代化的建筑。而因为其往往是教学楼或者图书馆,学生又有着很高的使用率。即使到了2000年以后,高校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邵逸夫先生的捐赠仍未停止。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中国各地。

2014年,他去世的消息令许多人感到震惊,占据着各大媒体的重要位置甚至头条。而由于在大陆逸夫楼的影响巨大,许多网友纷纷发起随手拍逸夫楼活动,以纪念离世的邵逸夫先生。

上海复旦大学逸夫楼

邵逸夫先生走了,但逸夫模式还在继续。正如网友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楼。

不是邵逸夫做得太多,而是别人做得太少

在中国,教育慈善一直有很多人在说,也有一部分人在做,但始终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如邓飞在一直做的免费午餐,又如很多人再做的贫困项目支教,他们多是凭一腔热情,却很少如邵逸夫先生一般是亿万富翁,用自己的财产推进中国教育的前行。没有孰优孰劣,只是反思为何很多中国富人不能像邵逸夫一样慷慨解囊。

中国内地近年来民间教育慈善事业也迅速发展,但却存在效率不高、民间和官方各自为阵的问题,甚至有公益人士与地方政府产生矛盾,这有多方面原因,包括一些地方政府觉得公益人士是在添乱(不像捐钱那样受地方政府欢迎),但也有教育慈善本身不规范、选择的慈善模式不合适的问题。

邵氏基金在内地多年的规范运作,大规模捐赠5000项目的慈善伟业,给大陆教育慈善公益人士的启迪是,民间教育慈善,完全可以和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各司其职,推动教育进步。这一点,内地的营养午餐计划,也可以说是民间和官方互动的成功案例。

邵逸夫奖奖章

邵氏基金的运作模式和邵逸夫先生的慈善胸怀有关,这在其晚年设立的邵逸夫奖中也有体现,该奖设立于2002年,确立为国际性奖项,授奖对象为包括内地、香港学者在内的全球学者,评选原则主要考虑候选人之专业贡献能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素,丰富人类精神文明。从该奖设立时,就被誉为东方的诺贝尔奖。

教育本就是公益事业,这一领域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慈善家,也需要更多专业、规范的慈善机构,每一座逸夫楼、逸夫学校,都是邵逸夫先生投身教育慈善事业的见证。中国教育发展,需要更多邵逸夫式的慈善家。

大家都在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