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不要选错道路(依然有3个途径可以读“本科”)

橘子网 142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素萍

1193万名高考学子奔赴考场,今年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铃声响起,卷合笔落,高中三年寒窗苦读的岁月画上句号。

随后,高招进入录取环节,志愿填报即将开始。如何选一个好的专业和一个满意的大学,各路专家纷纷支招,有人建议本科选好大学,研究生选好导师,有人说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有人坚持选择城市很重要。

站在人生新征程的起点上,或许不少学子已经把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想象了千万遍,紧张和期待中,是否还有很多问号?哪些专业值得关注?进校后转专业难吗?在高考分数放榜之前,钱报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老师、在校大学生以及高校毕业生,也来谈一谈关于专业的那些事。

31个新增专业列入了本科批次,值得关注

在新高考政策下,浙江高考生共可以填报80个志愿,面对这个大工程,许多考生和家长经常会研究到半夜,抓耳挠腮、费尽脑筋地去选学校、选专业。

对于考生来说,抓住学科的转型趋势,未来发展或将占得先机,所以新专业值得关注。

今年2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并正式将31种新专业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列入2022年相关高校本科招生计划。

在这份重磅文件中,我们看到,曾经爆火的学科,如今成为大面积撤销的对象。比如,33个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31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撤销,数量位居2021年度本科专业撤销名单所有专业的前两名。而在2020年,这两个管理学专业分别被撤销了16个和21个,同样位居撤销数量的前两名。

但同时,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生物育种科学、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智慧林业、劳动教育、科学史……一批陌生的新专业名称闪亮登场,新增的31个本科专业,释放出了人才需求信号。

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新成员,可以说是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在教育领域的投射,通过学科专业的调整来实现人才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目标。本次新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增加了14个专业,占比最高,其次是艺术学和农学。共有38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审批。

据介绍,教育部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其中,工学专业增长一枝独秀,也是对中国智造发展战略的回应。而且,增设工学专业,已呈现一个长期趋势。据统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万人,缺口率达48%。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浙江省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共涉及26所高校,新增最多的也是工学专业。

在这些新增专业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智慧智能成为高频词汇。以计算机技术辅助实现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而精通计算机技术与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下也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刚需。

从祝融号登陆火星,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从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纪录,到深海一号能源站正式投产,这一系列现实中取得的科技成就缘于科技人才的不断输入,教育正是其中基础。

通过增设新专业,引导走进高等学府的青年们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领域,既是为国家全面推进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储备人才,也是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大学生们在迈出个人发展的步伐时,能与国家前进的方向和节奏保持一致。

当然,考生们也不必盲目追随这些颇具前景的专业。毕竟,这些新专业尚未形成历年就业去向、科研投入、师资水平等参考数据,真正考虑将之选为自己未来4年,甚至更长时期个人发展的方向,需要运气,更需要勇气。综合个人兴趣与能力后进行抉择,与行业双向奔赴,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选错了专业,校内还可以补救吗?

虽然听了很多择校选专业的指南,但毕竟是人生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选择,万一没有选对专业,怎么办?别太担心,很多高校都允许转专业。

今年刚刚结束的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浙江中医药大学一个学霸班惹人注目:23位同学成功被心仪学校录取,班级总上岸率达82.14%。有三名同学成功保研,其中有11人被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

这个第二临床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9班是个特殊的班级,除了学霸班,还是一个转专业班,2018年3月10日,全班28人是因为一份《转专业拟录取名单公示》而成了同班同学。辅导员林昕潞说,大一时大家互不认识,但班级自成立以来,同学们一直都抱着相同的目标,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转专业这件事,在高校很普遍。比如,从2012年起,中国计量大学教务处都会公布转专业最终统计表,意愿流失率是各二级学院院长们最关心的指标,这个数据是专业总申请转出人数与目前专业总人数的比率,代表了专业流动的趋势,被老师们戏称为学生的跳槽欲望指标。

支撑学生顺利跳槽的,是各高校越来越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多所高校老师透露,现在的总体原则,在人才培养方面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目前,浙江省内很多高校一般在大一升大二前,都会提供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上,大部分高校转专业奉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即转出时学院不限制,由转入专业所在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即可转专业。同时,在校生还可通过双学位专业和辅修专业进行跨学科选课。浙江万里学院教务处老师介绍说:理论上转专业的机制是通畅的,但是各个专业为了控制学生质量和规模,各转入的二级学院大多会设置相应条件。

但一个新趋势很明确,近年来,为了给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钱报记者注意到,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即便是全国双一流名校,转专业政策也比较灵活,甚至还有高校以100%自由转换专业而著称。至于浙江的情况,省内多所高校都降低了转专业的门槛,甚至将时间放宽到大二、大三,对于学期中的转专业申请不设门槛。比如,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老师告诉记者,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艺术类非艺术类专业之间不能互转外,其他都能转,而且不像以前规定专业前多少名才可以转,我们学校是‘零门槛’。

跳槽越来越容易,但具体该怎么跳呢?钱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曾经转过专业的学姐学长,里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浙江大学一位在大一下学期从旅游管理专业转到新闻学专业的女生说:高考考生填报志愿,很容易被热门、就业这些因素牵着鼻子走,往往忘记或者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很可惜。兜兜转转,通过转专业,庆幸最后又回到了感兴趣的专业。

另一位在大二上学期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转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男生则仍心存遗憾,转专业,很多时候也是无奈之举,转好或者转差都有可能。高考志愿如果能填对,是最好的,不过这个有运气的成分。认识自己很难,我其实对第二个专业还是不太满意。

采访中,这些过来人再三提醒了一点,就是要想好了再行动。毕竟空想和实际是两码事,他们建议新生一定要主动出击,多听、多看、多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去找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打听,还可以去旁听几节核心课程。

学长学姐还想对萌新们说,迈入大学校门后,人生的选择权其实越来越被自己掌握。举个例子,这几年教资考试很热,不少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拿两证成了标配,两证就是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持证就意味着多一条出路。不同于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路径,大学是从校园到社会的通道,即便没有拿到通关文牒,历经万难,青年人终将在迷茫中寻觅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光明。考研、留学、创业、找工作……更遥远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扫一扫,钱报和你一起填志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分享